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智顺明初 ? — 1380
智顺
字逆川
永嘉陈氏子。
其母奉佛甚谨。
梦一僧佩圆光。
如满月形。
溯江流而上。
谓吾当为尔子。
寤而有娠。
既生。
美质夙成。
自少不喜畜发。
随长随剪。
父母了其宿因。
听出家。
受具戒于天宁院。
诵法华经。
与按句以讲。
深得经旨。
既而曰。
学尚多闻。
焉了生死。
遂更衣入禅。
走闽之天宝山
参铁关枢公。
欲依公而住。
公叱曰。
丈夫于世。
不于大丛林
与人相颉颃。
局此蠡壳中耶。
拂袖而入。
师下旦过寮。
潸然而泣。
公闻之欢曰。
吾知其为法器。
姑相试耳。
乃延入僧堂中。
师壁立万仞。
无所回挠。
虽昼夜明暗。
亦不能辩。
踰月。
因如厕旋睹中园瓠瓜。
触发妙机。
四体轻清。
知新浴出室。
一一毛孔。
皆出光明。
目前大地。
倏尔平沉。
喜幸之极。
亟上方丈求證。
适公入府城
师不往见。
水滨林下。
放旷自如。
已而历抵诸师。
皆不合。
又谒千岩长禅师
见其所应酬者。
皆涉理路。
飘然东归。
然指作发愿文。
必欲见道。
乃已复自念。
非公不足依。
荐走闽中见焉。
值公出游。
遥见师喜曰。
吾子今来也。
勉师弃前解务寔参。
厉精五月大悟
公始与印可。
掌藏室。
寻命分座说法。
及公去世。
师嗣主院事。
师握祖佛心印。
既已升座说法度人。
而往往出馀力。
庄严塔庙。
使人为远罪迁善之归。
浙福二地。
师所兴建大道场。
凡十馀处。
其馀葺宗补旧。
盖不可枚举。
师有才。
为一事则挥金如土。
竟不知其所从来。
其为温城净光塔也。
方参政初尝戍其地。
欲赋民钱葺之。
命师莅其事。
师曰。
民力凋弊。
火𦦨炎炎。
而复加薪。
吾安忍为之。
必欲见用。
官中勿扰吾事。
若无所闻之可也。
方诺之。
师乃定计城中之户。
馀二万户。
捐米月一升。
月获米二百石。
陶甓抡材。
若神运鬼输。
纷然四集。
镇心之木。
以尺计者。
一百五十。
最难致之。
师谈笑趣办。
七成既粗完。
其下仍筑塔殿。
宏敞壮丽。
九斗之势益雄。
一旦飓风作其上。
一成挟之。
以入海涛。
众咸伤之。
师曰。
塔终不可以就乎。
持心益固。
遣其徒如闽。
铸露盘轮相。
及𦦨珠之类。
未几。
一一就绪。
金碧鲜明。
犹天降而地涌。
辨章燕只不花镇闽。
欲阅大藏尊经于家。
或以几席什器难具为辞。
师令浮屠一百七十人为什。
分办于各刹。
表以题号。
一时毕集。
仍画为图。
使按图序次列之。
给役于饮馔间者。
亦更番而进。
每以钟鼓为节。
后先不紊。
辨章悦曰。
使吾师总戎。
则无败北之患矣。
东海有警。
元帅忠介公
帅师镇台。
遣使聘师入行府
师以达公方有事干戈。
绝之弗见。
达公慕咏弗置。
逆川二字遗之。
师因饭囚。
戒其勿萌遁逃心。
即重见日月。
不久而赦书至。
周吴二囚。
以师为神。
其后山寇窃发。
所经之处焚毁。
欲尽归原报恩二刹。
以师故独存。
朝廷为降院额。
赐师号佛性圆辩
及金襕法衣。
师曾不以为悦。
悉散其衣盂所畜。
退居一室。
掘地为炉。
折竹为箸。
意淡如也。
后与钟山之选。
大驾临幸。
慰问备至。
竣事还钱塘
清远渭公
方主净慈。
举师以为代。
净慈当兵后。
凋落殊甚。
师召匠计佣。
竭其筐箧。
欲大有设施。
而诸僧负官逋者。
系累满庭。
师为之出涕。
悉代偿之。
会中朝徵有道浮屠。
以备顾问。
众咸推师。
师至南京
仅四阅月。
沐浴书偈而逝。
阇维于聚宝山
获舍利无算。
师有五会语。
及善财五十三参偈。
皆传于世。
逆川禅师
名智顺
又字澄垢
东瓯瑞安陈氏子也母有懿德。
谨于事佛。
梦僧项有圆光。
逆汪洋之流。
而招曰。
烦为母我。
莫辞劳也。
寤即有娠。
生七岁。
神悟特异。
永嘉实际院即空禅师
牧为沙弥
诲以大法。
信受顶戴。
刻无惰容。
耆老多器之。
为大僧。
行脚。
见诸大有道者
入闽抵天宝。
参铁关法枢禅师
此庵元七世之传。
寻常好问禅者。
老僧舌头在么。
而禅者多被抑。
不敢犯其锋。
顺得参堂踰月。
因如厕睹园中匏瓜有省。
入室呈所得。
枢公曰。
乍入门耳。
何足重哉。
曰。
堂奥更有何法。
乞师揭示。
公大笑而罢之。
于是。
括磨究竟。
盥漱悉忘。
夜深常入枢公之室。
参请古德因缘。
或至晨钟鸣。
乃趋出。
心嘉之。
一夕徐问曰。
闻和尚遍见湖江诸大老。
未知于何机下。
得彻本源也。
枢公曰。
我当时往华藏。
受业于竺西和尚
便知有此事。
但胸中似有一物放不下。
受具后。
参中峰及庵诸老。
诸老未常不以本色示我。
我只不能领会。
乃走石门
见我元翁先师。
先师亦无长语。
惟道。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作么生会。
其时前后际断。
一日斋后下床。
忽踏著实地。
急走方丈。
先师遥见而笑曰。
作么。
我进曰。
南泉被我捉败了也。
先师曰。
南泉即今在甚么处。
我便喝。
先师曰。
离却者一喝。
南泉聻。
我拂袖而出。
自后执侍巾瓶。
一十五载。
我事且置。
你向何处见南泉
词色俱丧。
愧无所容。
又一夕参钟拟离榻。
豁然大悟。
趋告枢公曰。
南泉败缺今已见矣。
曰。
心佛物俱不是。
是个甚么。
对曰。
地上砖铺。
屋上瓦覆。
曰。
即今南泉在何处。
对曰。
鹞子过新罗
曰。
错。
亦曰。
错。
明日。
命挝鼓勘验。
扼腕上下。
顾视曰。
和尚眼在甚么处。
助喜曰。
也要大家知。
至正六年庚辰秋
枢公迁化。
继天宝之席。
于是。
此庵之宗大振。
此庵元
其世有八。
焦山体
三传天竺有。
有传天池元翁信。
信之嗣二人。
曰。
大慈成。
曰。
铁关
既受枢公正印。
号令人天。
海内改观焉。
从天宝迁报恩。
又移居归原。
用纵夺。
益慎于居天宝时也。
当是时。
南北衲子骈集。
朝廷知
乃赐衣。
加号佛性圆辨禅师
即退居东瓯罗山
穴地为炉。
折竹为箸。
不设卧榻。
不贮宿舂。
或以矫世讥之。
弗顾也。
平章燕只不花。
镇闽。
坚起住闽之东禅寺
又移雪峰
顺之法政。
善巧圆融。
座下不规而肃。
听顺说法。
各有领解。
雪峰数百年来。
为中兴矣。
明洪武初
升座于钟山
上临听法。
如旧识
每对上。
称僧而不臣。
或忘而称我。
上以真率美之。
已而还南。
南国以净慈留
居无何。
有司复以朝旨。
强顺抵京。
经四月。
书偈而逝。
时洪武十三年夏也。
阇维。
所获舍利。
迸若明珠。
其六坐名蓝之语录。
盛著于世。
但颇有异迹。
人以为神。
且又尊之为肉佛。
愚不敢赘。
惧亵也。
赞曰。
顺公望隆两朝。
其胸吞须弥。
而舌倾沧海。
在他人则天葩几满绳床耳。
公却素履萧然。
不忝嗣祖乞士
诚有坦然与世共。
信者区区。
以生平异迹。
而颂铢两。
其然。
岂其然乎。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智顺字逆川姓陈氏瑞安人也。
父道羡,母娄氏。
生子辄殇,屡哭失明。
其情不胜哀,乃塑智者大师像事之。
一夕梦僧,顶有圆光,逆江流而上,谓之曰:“吾当为汝子。
”寤而有娠。
既生,美质夙成。
年五岁从季父学,季父引生徒渡溪,抵萃野,欲相随,季父麾之还。
俄而溪暴涨,季父生徒皆溺。
然自少不喜蓄发,翛然有麈外趣。
七岁依仲父慧光于崇兴精舍,稍长,受具戒于天宁禅院
习《法华经》,三月通其文。
出游永嘉无相院,觉源璿喜其俊朗,引为己徒。
会横云岳大宏三观十乘之旨于水心法明寺,往而受其说,众推为上首。
居亡何,走雁山双峰,未契所言。
更走千佛,毒海清举为纲维,轨范肃然。
毒海入寂,感世无常,叹曰: “义学虽益多闻,难禦生死,即禦生死,舍自性将奚明哉。
”遂更衣入禅,走闽之天宝山参铁关枢,授以心要,遵而行之,似有阶渐。
一日因触瓠瓜之机,地倏平沈,毛孔发光,举以求證。
枢曰:“此第入门耳,最上一乘则邈在万里之外也,汝可悉弃前解,专于参提上致力,庶乎自入阃奥矣。
”由是精求,将踰半载,忽焉有省,如虚空玲珑,不可凑泊。
厉声告枢,曰:“南泉败阙,今已见矣。
”枢复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语相诘难,迎机契合,遂鸣钟集众,再行勘验宗门元旨,应答如响。
寻请分座说法,嗣主院事。
寺制未备,多所规画,择地构亭,以增胜槩。
众方赖之,忽尔弃去。
过杉关,抵百丈,上迦叶峰,渡江入淮,礼诸祖塔,经建业回浙中,超然如野鹤孤云,无所留碍。
及反永嘉,会王槐卿造报恩院于瑞安大龙山,首延主之。
参徒寖盛,至八百指,为建僧堂居之。
石室岩主江心,仰其高风,以首座招之,翩然而往。
未几,又以何山精舍,栋宇湫隘,不足以容,众拓之为大伽蓝,殿堂院庑之制,灿然毕具,像塑壁绘,次第告完。
平阳吴德大创归源寺,亦请开山。
至则为造钟鼓法器,授职分班,动合规则。
东海有警,元帅忠介公,帅师镇台,遣使邀行府辞不见,达慕咏弗置,篆“逆川”二字遗之。
尝因饭囚,戒其“勿萌遁逃心,当重见日月”。
不久而赦书至,周吴二囚以为神。
其后山寇窃发,二囚实为渠魁,所经之地,焚毁略尽,而报恩归源以故独存。
朝廷闻之,为降寺额,赐以“佛性圆辩禅师”之号,及金襕法衣。
顺曾不为意,悉散其衣盂所蓄。
退居一室,掘地为炉,折竹为箸,怡然自适。
温城净光塔雄镇一方,年久将坏,修葺粗完,忽飓风大作,其上一乘挟之入海。
精诚宏愿,誓成此塔,遣其徒如闽,铸露盘轮相及燄珠之类,终遂所志。
九斗七成,鬼输神运,涌峙海隅
辨章燕只不花出镇闽彊,道过东瓯,夜观塔镫荧煌,知所造,命驾造访,与谈《般若经》,心相悦怿,呼舟同载入
宣政分院请居东禅废刹。
不一载,殿宇庑库,森如煜如,梵容穆冲,随相变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补刊“开元藏经”,仍印施之。
先是,净业、庆城、东报国、舶塔、宝月、诸寺,兵燹之馀,鞠为荒榛。
福建行中书省将籍其产于官,言于辨章,得仍其旧,已而思还温方,参政具船迎之。
千佛院灾,无有起其废者,为剔除荒莽,一弹指顷,高阁立成。
俄而东瓯内附,潜居林泉,若将终焉。
有明初造,尊尚佛乘,召江南高行僧十人,于钟山建无遮法会。
与其列,升座演讲,听者数千人。
事已还钱塘,复振钖往净慈,以兵燹凋残,欲大有设施,会中朝徵有道浮屠,以备顾问,聚咸推
南京仅四阅月,超然善逝,洪武六年八月二十日也。
阇维得舍利无算,其徒文显兴富持灵骨归,建塔藏焉。
著有《五会语》若干卷,《善财五十三参偈》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灵
慧灵
庄严寺沙门
大中七年赐紫
敕补新寺上座。
后预代宗永泰中谭證义
年百馀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史未详其姓氏乡里。
太中七年。
上幸庄严寺
礼佛牙。
因登大塔四望。
见西北有废址。
曰此昔总持寺也。
怅然久之。
诏耆年问往事。
众推灵对。
上嘉其详尽。
赐紫
且诏脩复总持寺
三月十一日
三教首座辨章勾当脩寺。
六月毕工。
为纲任。
既居厥职。
清众成序。
上每加优奖焉。
岁贡华蜜。
色白而味佳。
世所珍贵。
竟终于寺。
释慧灵
未详何许人也。
幼脱尘机勤从诵习。
及当应法戒品方圆。
锐意毗尼探颐持犯。
以行副解心口相符。
由是讲训名望翕如也。
人皆奉畏神明如也。
大中七年宣宗庄严寺礼佛牙。
登大塔宣问耆年。
赐紫衣。
其年六月敕补新寺上座矣。
帝望寺西北废总持寺
乃下敕曰。
朕以政闲赏景幸于庄严。
其寺复殿重廊连甍比栋幽房秘宇窈窕疏通。
密竹翠松垂阴擢秀。
行而迷道。
天下梵宫。
高明寡匹。
当建之时。
京城西昆明池势微下。
乃建木浮图高三百尺。
藩邸之时游此伽蓝睹斯胜事。
总持寺大业中立规制。
庄严寺正同。
今容像则毁忍草随荒。
香径侵尚存基址。
其寺宜许重建以副予心。
三月十一日
令三教首座章勾当修寺。
及毕工推灵为纲任。
崇圣寺赐紫睿川寺主
福寿寺临坛大德赐紫玄畅都维那
居寺职。
清众咸序帝所钦重寺中常贡华蜜。
其色白其味愈常蜡房所取者。
新寺终矣。
究其灵公如曾预代宗永泰中参译證义
则可年百奇岁矣。
如不见不空良贲
乃春秋夏腊无理知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演唐 719 — 79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毛氏
襄阳人
父为东平紏曹。
辨章法师
讲涅槃经于开元寺
幼即依以剃落。
日听禀。
无所疑滞。
因复开阐。
以导来学。
未几拉同志。
北游华岳
毛女仙掌诸峰之胜。
道洛中。
见荷泽禅师
而知前日之所得。
犹未至也。
南岳澧阳
四方玄侣蚃集。
贞元十三年终。
享龄七十九。
释慧演
姓苗氏
襄阳人也。
父为东平紏曹。
幼入开元寺闻经欢喜。
求于辩章法师所度脱。
日讲涅槃经。
常随听入神。
既通深义复能讲谈。
一日结侣同游华下。
思登毛女峰观仙掌
路出洛中乃参荷泽祖师通达大观。
因入南岳
遂住澧阳
江南道者多矣。
贞元十二年终。
享龄七十九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